熱風爐的送風方式直接影響爐膛內的氣流分布、燃燒效率及熱交換效果,不同方式適配于不同的應用場景與燃料類型。
常見的送風方式包括自然送風、機械送風與混合送風。自然送風依靠爐膛內外的氣壓差形成氣流,無需額外動力裝置,結構簡單,適用于小型熱風爐或燃料燃燒速度較慢的場景。但這種方式受環境風力與溫度影響較大,氣流穩定性較差,易出現燃燒不充分的情況。
機械送風通過風機強制送入空氣,可精準控制風量與風速。按送風位置不同,分為側送風與底送風:側送風從爐膛側面水平送入,能與燃料表面形成橫向氣流,增強火焰擾動,適合層燃式燃燒;底送風從爐膛底部垂直向上送風,氣流穿過燃料層時分布更均勻,有助于顆粒狀燃料充分燃燒,在生物質熱風爐中應用較多。機械送風的熱效率較高,但需匹配風機功率,避免風量過大導致熱量流失。
混合送風結合自然與機械送風的特點,在低負荷時依靠自然送風維持燃燒,高負荷時啟動風機輔助送風,既能適應負荷變化,又能減少能耗。這種方式多用于需頻繁調整熱輸出的場景,如烘干工藝中溫度波動較大的階段。
送風方式的選擇需結合熱風爐容量、燃料特性及熱需求穩定性。送風速度與風壓需與爐膛結構匹配,過快易造成局部冷卻,過慢則可能導致缺氧燃燒。合理設計送風方式,可優化燃燒狀態,提升熱風爐的熱能利用率與運行穩定性。